产品介绍: 天麻(Gastrodia elata Bl.)为名贵的兰科药用植物,入药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,历代本草都列为上品。天麻主要以地下块茎入药,主治高血压、头痛眩晕、口眼歪斜、肢体麻木、小儿惊厥等症。由于天麻可增强视神经的分辨力,所以近年来将天麻作为飞行员的脑保健药。日本将天麻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总有效率达81.8%。这使天麻的用量剧增,加上天麻大量出口,天麻市场价格已经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。另一方面天麻在我国分布很广,从北部的黑龙江到南部的云南均有野生天麻分布;因此,凡是有条件的地区,都在进行天麻的人工栽培。天麻是一种高度进化的兰科(orchidaceae)药用植物,种子细小无胚乳,种子萌发后形成的原球茎又需要另一种真菌——-蜜环菌侵入为其提供营养,才能由原球茎形成米麻、白麻及箭麻。因此天麻产量的高低,主要取决于优良的萌发菌、优良的蜜环菌、优良的天麻人工杂交品种以及高产的栽培管理技术。
天麻的药用历史
一、古代药书对天麻的记载
天麻在我国具有二千多年的药用历史,在我国历代本草医书中,对天 麻的名称、产地、形态、采集时间、加工炮制及用途都有非常精辟的论述, 但对天麻的人工栽培本草农书未有记载。
天麻的异名繁多,《神农本草经》中称赤箭,别名离母、鬼督邮。此 外还有神草(吴普本草)、赤箭脂、定风草(药性论)、离母(图经本草)。 历代本草中天麻的异名还有木浦、石箭、分离草、御风草等宋开宝、马志 等9人著《开宝本草6,始载天麻之名。明代李时珍著《本草纲目》中, 将天麻称为赤箭之根。(时珍曰)本经止有赤箭,后人称为天麻。甄权药 性论云,赤箭芝一名天麻,本自明白。末人马志重修本草,重出天麻,遂 至分辨如此。沈括笔谈云;神农本草明言赤箭采根,后人谓其根如箭,疑 当用茎,盖不然也。
天麻在我国分布较广,但被发现入药则各地有先后之别,同时由于过 度采挖,历史上最早发现天麻的产地,野生资源地遭到破坏,故本草中记 载天麻的产地与现今四川、云南、陕西等天麻主要分布地区不完全一致。 《名医别录》记载:"赤箭生眺川谷、雍州;:太山少室诸地,今京东西, 湖南、淮南州郡及山东郓利二州办有”。《开宝本草》中载“天麻生郓州、 利州、太山、,,崂山诸处”,并说“多用郓州者佳”。l062年苏颂著《图经本 草》,也将赤箭与天麻分列两条,在《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》中, 所引用的天麻之状,即有赤箭、兖州赤箭、邵州天麻之别。后汉至梁武帝 时,陈仓属雍州扶风郡,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南,而郓州、利州、兖州、 秦山、崂山均属山东,可见我国古代除湖南、安徽、河南出产一些天麻外、 山东、陕西是天麻的主要产区,且山东国,所产天麻为入药之佳品。但现 今上述这些地区并非天麻的主产区。
关于天麻生长,形态及采收时间记载的较简单,南北朝著名医药学 家陶弘景(公元452—536年),在其一些本草论著中写到“茎赤如箭杆, 叶生其端,根如入足,又云如芋;有十二子为卫。有风不动,无风自摇”。 唐《新修本草》(公元659)年除节录陶氏有关天麻的描述外,在其注文中 写到:“茎似箭杆,赤色‘端有花、叫·,远看如箭如羽。根皮肉汗与天门 冬同,惟无心脉。去根五、六寸,有十余子卫,似芋。其实似苦楝子,核 作五、六棱,中肉如面,日曝则枯萎也。“其描述“去根五、六寸,有十 余子卫”,比陶弘景记载“十二字”定数更符合天麻的生长实际。李时珍 著《本草纲目》集诸家精华,对天麻记载更加详实。“春生苗,初出若芍 药,独抽一茎直上,高三、四尺,如箭杆状,育赤色。故名赤箭芝。茎中 空,依半以上,贴茎微有尖小叶。稍头生成穗,开花结子,如豆粒大。其 子至夏不落,却透虚入茎中,潜生土内。其根形如黄瓜,连在一、二十枚, ’ 大者至重半斤,或五、六两,其皮黄白色,名曰白龙皮。肉名天麻”。
晋代葛洪所著《抱朴子》中记载“此草为物,下根如芋魁,有游子 十二枚,周环之,去大魁数尺,皆有细根如白发,虽相须而实不连,但以 气相属耳”。文中所述之“大魁”,即为己生长成的箭麻,“游子”实指白 麻和米麻,“虽相须而实不连”,描述了脱离开母麻的箭麻、白麻和米麻的 生长状况,“细根如白发·…以气相属”,实指正在生长着的蜜环菌索和它们之间的关系,这是有关天麻和蜜环菌关系最早的发现和记载。